时空警醒在城门口的铜钟处颤动,像提醒人们时间不是私藏的果实,而是共同的语言。这里的居民在模仿与操纵之间生活,人人模人操成为日常的默契。清晨他们按着别人的步伐起床,午后仿照他人的经历写日记,夜晚面对镜子自省,仿佛时间是可以交易的货物。

林绫是城里的观察者,手心常带一点温热,像留在掌心的记号。她在旧织布店的光影里追问,为什么人们愿意把时间交给他人。传说里有一个盒子,名为镜时,藏在旧书馆地下室,能把他人的习性投射到使用者身上。
一天她近前盒盖,时间的线像丝带滑落,刻着他人的语气、选择与恐惧。她试着在一天里走过别人的生活,看看复制的快乐是否真实。初体验甜美,像有人替自己挑选衣裳和路途,但心里却嗡鸣空洞。
广场上的人群逐渐热衷借用他人的勇气、耐心与情绪。孩子模仿父亲的沉着,教师学会大师的语气,商贩以陌生的微笑换取信任。时间的纹路被相似的脸拼接,原本滋养心灵的缝隙被抹平,替代的是麻木的连锁。
林绫将盒子放回地下室,决定不能让模仿成为常态。她发明一个仪式:借用须征得同意,记录起止时间,借用者的选择仍需自我驱动而非他人影子。她还让盒上的花纹改为淡光,只在需要时微微发亮。
夜里,一个孩子走进地下室,问她是否愿意借给自己父亲的胆量。她让光芒回收,让孩子看到时间的另一面:每次模仿都在削弱独立判断。镜面的影子慢慢褪去,孩子的眼睛重新点亮真实的火花。
城市渐渐懂得,时间并非他物之器,而是自我修辞的媒介。人们学会在有限日子里承担、选择、承担责任。那些曾经的模样成为故事的证据,而非日常的模板。时空的警钟再度鸣起,提醒人们守护彼此的边界与诚实。